近日,交通運輸部、國家鐵路局、中國民用航空局、國家郵政局、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印發《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》(下稱“國交規”),明確洛陽等80個城市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。
“國交規”提出要提升樞紐城市的中轉組織能力。我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,樞紐功能是平臺城市的基礎支撐。當下,《洛陽市“十四五”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》(下稱“洛交規”)正在編制,對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提出明確“任務表”。
打造國家級對外通道 提升洛陽“交通地位”
“國交規”提出,以服務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重點,完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運輸組織功能,推進與國際性、區域性樞紐城市協同發展。
“洛交規”指出,中部崛起、區域協調發展、交通強國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、優勢再造等戰略,有利于推動洛陽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;建設“四軸”國家級對外通道,有利于提升洛陽在全國交通格局中的地位。
新亞歐大陸橋發展軸:依托隴海鐵路、徐蘭高鐵、連霍高速、310國道等,向東聯系東隴海地區,向西聯系關中平原、天山北坡城市群,在省內串聯鄭州都市圈、黃河金三角等,助力洛陽更好融入“一帶一路”發展戰略。
二廣發展軸:依托呼南高鐵豫西通道、焦柳鐵路二廣高速、207國道、208國道等,向北銜接山西中游、呼包鄂榆城市群,向南聯系長江中游、珠三角城市群,在省內聯系濟源、汝州,形成服務全國的綜合運輸通道。
滬洛銀發展軸:依托洛平漯周高鐵、寧洛高速、三洋鐵路、344國道、242省道等,向西北連接寧夏沿黃城市群,向東南連接長三角城市群,在省內聯系汝州、漯河、周口等,發揮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等重要作用。
濟洛渝發展軸:依托鄭濟高鐵、呼南高鐵豫西通道、鄭萬高鐵等,向東北直通京津冀、山東半島城市群等環渤海地區,向西南連接成渝城市群等,在省內聯系南陽、焦作、新鄉等,打通我市東北、西南向直連通道。
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 高效銜接各種交通方式
“國交規”提出加強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間有機聯系,完善國際、區際、城際等不同層次有效銜接的服務網絡,提高運輸整體效率與服務水平。
“洛交規”提出加快構建布局完善、立體互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,充分發揮各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。
在高(快)速鐵路方面,爭取建成呼南高鐵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;積極推進鄭州至洛陽城際鐵路建設。至“十四五”末,基本實現洛陽與周邊省轄市以高鐵或城際鐵路直接連通。
在普速鐵路方面,加快三洋鐵路建設進度;推進洛宜鐵路外遷項目實施;積極謀劃洛陽至十堰鐵路。至“十四五”末,力爭使普速鐵路營業里程超過200公里。
在高速公路方面,實施高速公路串線成網工程,加快形成“三縱三橫三環”高速公路網絡。欒川至盧氏高速、澠池至淅川高速澠池至洛寧段、新安至伊川高速、鄭州至洛陽高速、濟源至新安高速、沁陽至伊川高速等項目建成通車;加快推進嵩縣至內鄉高速、澠池至淅川高速洛寧至欒川段、永靈高速嵩縣至汝州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,爭取將寧洛高速洛陽西南繞城段改擴建工程納入交通運輸部“十四五”項目庫。至“十四五”末,力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00公里。
在普通干線公路方面,加快推進208國道二淅線洛陽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新建工程和引線工程、208國道二淅線洛陽繞城段(洛陽東站收費站至玄奘路互通)改線工程、G207偃師區鞏偃交界至偃登交界改建工程(南北兩段)等項目。至“十四五”末,力爭二級及以上公路在普通干線公路中占比超過75%。
構筑多層級樞紐體系 提升洛陽樞紐城市能級
“國交規”提出,以樞紐機場、樞紐海港、鐵路樞紐場站等為重點,完善換乘換裝功能設施和配套服務網絡,增強跨區域人員交往和物資中轉組織功能。
“洛交規”提出,構筑多層級樞紐體系,提升洛陽樞紐城市能級。
實施機場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,推進機場擴建,進一步加密覆蓋國際國內航空網;拓展強化口岸貿易、現代物流等,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空中交通樞紐。
完善洛陽龍門站樞紐功能,建成投用洛陽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;加快推進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。
加速完善中儲洛陽、國能黃河等8個全國性物流園區等綜合貨運樞紐建設;加密中亞、中歐班列(洛陽)開行班列,強化公鐵聯運、鐵海聯運,持續提升綜合貨運樞紐功能。
積極推動偃師、孟津、伊川等縣(區)打造縣級綜合交通樞紐;鼓勵結合主要景區新建白云山旅游客運站等客運樞紐。
打造一批客運站、物流網點和郵政網點融合發展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平臺,推動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。
(信息來源:洛陽網)